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科宇 上海报道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将把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普惠金融与ESG投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并认为将更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我国ESG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将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普惠金融与ESG投资的关系?三者如何同ESG投资协同发展?
近日,针对以上话题,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院长贝多广在2023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IFCII)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贝多广提出,理解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普惠金融与ESG投资的关系,要从标准、资本、目标三个角度入手进行融合。社会结构转型不能一刀切,金融要在支持和限制之间谋求张力。
此外,贝多广认为,社会责任投资覆盖所有行业,对于金融行业而言意味着普惠金融。企业不应把社会责任看成主业而非额外成本,而是做到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相互协调。
【资料图】
《21世纪》: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社会责任投资或者ESG投资这个概念?
贝多广:在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当中发现有很多人把普惠金融理解成是一种公益性的工作,但是实际上我们要强调的是包容性。
普惠金融包含各种金融的手段,但它本身是商业。在做商业的同时,它又实现了某种社会目标,换言之它是一个双重目标的实现。实际上非金融领域有大量的、类似的“用武之地”,一方面既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同时又能实现社会目标。所以我们的研究就自然地从普惠金融扩展到社会责任投资。
社会责任投资覆盖所有行业,所有行业当中的金融行业就是普惠金融,也就是说金融行业做普惠金融,或者绿色金融,就是金融行业的社会责任投资。
《21世纪》:你认为企业应该如何来平衡好社会责任投资额外的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贝多广:一般大家把它看成是两极的事情,一个是企业做好自己的生意,另一个是赚了钱以后做一些额外的社会公益的事情,这个就是传统的CSR(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赚了钱以后给社会做点贡献。
但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无论叫ESG,或者叫社会责任投资,都是希望企业做它的主业的时候,就体现出它的社会责任。比如能源方面,少用煤,用新能源,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在开展业务的时候,以金融机构为例,能够关注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做一些普惠金融,这个业务本身也有微利,但是它体现了社会责任。所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提倡的是企业不要把社会责任看成是额外成本,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助力了企业的商业可能性,所以要把商业跟社会目标协同起来,这才是真正的目标。
《21世纪》:如何理解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ESG投资融合?
贝多广:举个例子,如果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观察的话,龙头企业上下游有很多配套的小企业。但是我们监管当初做绿色金融标准的时候多数只考察一个企业,但是它下游的中小企业很难穿透考察。我们如果把普惠的概念加进去,也就是说,银行给企业贷款,款项流向下游的企业也要有绿色标准的要求,这我们叫它绿色普惠金融。
同时,企业转型要有一个过渡或者说时间表。比如从2023年到2030年,逐步地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到最后全部减掉,这个过程叫转型。同理,金融也有一个转型的过程,不要一刀切。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国家,因为原来产业结构上能源过度依赖煤,以及东部跟西部差异特别大的,产业也有一个转型过程。金融要去支持它,又要限制它,但不能压制它,甚至还要给它支持,用一些金融产品的方式去扶持它完成这个转型过程,我觉得这就叫转型金融。
现在有一个词叫公正转型,全世界都在探讨不能在转型过程当中伤害一些企业、人群。因为往往在转型当中最受伤害的就是弱势人群、小微企业。如果是公正转型的话,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贴让他们不至于生存困难,而是要引导他们能够找到替代品。
当以上这些目标都实现,我们认为这实际上就是ESG。ESG的目标就是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目标的实现。但是不同的阶段可能侧重点不太一样。在目前可能讲“E(环境)”的部分多一点,但如果谈中西部的乡村振兴的话,我觉得是涉及到“S(社会)”的部分,更多的是贫困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1世纪》: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真正落地过程中存在哪些挑战?
贝多广:一是标准,比如绿色的标准。目前在我们国内的大家较为关注大中企业或者大型项目,比如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如何服务这些大型项目,但是真正的小微企业的绿色怎么核定标准,还没有个别的改革试验区制定试点性的标准,全国性的标准也没有,各地也可能有不同的标准。诸如此类对问题的量化的标准程序,现在还是比较混乱的。社会问题的衡量更复杂,需要学术的研究,要制定标准。
二是资本的融合。传统的资本追求利润越高越好,公益就是不要赚钱,我认为这太两极分化了。实际它应该更像是一个光谱,可以丰富多彩。从全球来说有这种趋势,就是把两方面的资金融合起来。中国实际上本来就有,不一定是捐赠资金,我们可能叫财政资金、政府资金,某种意义上它是不要求商业回报的。但纯粹是财政拨款效果也不好,要跟商业性资金的合作,比如一个项目财政出30%,商业性的再出70%,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多一点,或者说原来的商业利薄一点,这样社会价值特别高的项目就可以被启动起来。
另外,就是从目标的角度,需要有一个融合、统一的概念。现在叫ESG也好,叫Impact Investing也好,有各种的表述。我们希望通过倡导一个趋同的概念,大家表达的是共同的目标,朝一个方面努力。